content

婁燁戛納新片 喚醒恍如隔世的疫情記憶(圖)

 2024-05-19 06: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戛納
2024年5月16日,《一部未完成的電影》劇組參加戛納電影節(圖片來源:Neilson Barnard/Getty Images)

【看中國2024年5月19日訊】5月16日,中國獨立導演婁燁的最新作品《一部未完成的電影(An Unfinished Film)》在第77屆戛納電影節特別展映單元首映,隨後在中文網際網路上引發廣泛討論。

據悉,《一部未完成的電影》以2020年1月武漢爆發新冠疫情為背景,採用偽記錄片的形式,講述了一個劇組在武漢拍電影時突然遭遇封城的故事。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在第77屆戛納電影節上亮相的第五部華語片。

許多看過影片的網民給出了高度評價,表示影片喚醒了自己對三年疫情時期的記憶,讚揚導演婁燁在創作過程中的勇氣和才華,評價他「完全沒有審查包袱」。然而,影片對疫情期間「不正確的集體記憶」的還原和呈現,也導致其幾乎不可能獲得「龍標」,在中國大陸院線上映。婁燁此前已有多部作品在中國大陸被封禁,包括《蘇州河》和涉及六四事件的《頤和園》等,他本人也一度被官方禁止拍電影。因此,有網民調侃婁燁是「中國最網盤的導演」。

以下網民評論由中國數字時代編輯摘自微博、豆瓣等平臺,其中部分評論已被刪除:

KID Y:婁燁根本不懂怎麼拍偽記錄片,但他太懂咱們老中社會了,那個恍如隔世的三年時光被重新呈現在大銀幕前,與那個時代一起被書寫,記下那不該遺忘的一切。

Yukoyama:感覺像是被生活又強姦了一次。

Samizdat:婁燁你是中國最網盤的導演

方氏修遠甫:想了千言萬語,其實就一句話,我看到了一個電影人,一群電影人的良心

稻草狗:對疫情最好的紀念應該是找到真正的凶手。

Schiesm:說明什麼,說明不需要太多技巧與操作,只是誠實。只是那三年的一點點忠實於現實就足夠衝擊每一個倖存者了。只是需要關懷的膽量與骨氣。婁燁牛逼。秦昊牛逼。

Gynoid-:「你能做到嗎?你聽明白了嗎?」

木炭栗綺:如何形容逝去的三年重新湧現到你面前的感受?酒店前門封鎖住的那一瞬間,感到自己喉嚨一緊,呼吸困難。看到中間的時候聞到了消毒水味,這是我最痛恨五感相連通的時刻。這是一部未完成的電影,而你我都在「contribute averse」。

要助跑嗎:記得,要永遠記得。

秦婉:婁燁沒有用任何複雜的技巧,只是把」正確記憶「的情緒呈現了出來,在人們遭遇事件時的真實即時反應,以及隔離狀態下情緒的演變,尤其是那些視頻電話前逐漸失控瘋魔的群像。那些過程,都是我們曾經經歷過的,自然能感同身受。在這些正確記憶的呈現下,影像技巧已經完全不重要,這就是婁燁在完全沒有審查包袱下的一次創作,他更自由,也更無所謂形式,格局和規格看起來小,甚至在結構和素材使用上也完全不遵循常規,但呈現結果卻是無以復加的真實。不需要春秋筆法,也沒有任何困惑,他的表達就是如此直接了當。這是一次對疫情三年的回顧,勾起了每個人的傷痛,因此我把它視作這個時代的傷痕電影。

內有惡犬:當謊言侵蝕生活,那就用虛構去觸達真實。如果虛構也不被允許,如果攝影機必須停,沒有關係,這個時代,每一秒都有人正在拍攝。去記錄,俗套沒關係,煽情沒關係,粗糙沒關係,只是記得,不要撒謊。對婁燁來說,這大概是一部必須完成又永遠無法完成的影像作品——在觸達它的所有觀眾之前,這始終是一部未完成的電影。

踢邇達:#Cannes2024-06婁燁讓公眾看到了記錄的力量。無論何種媒介形式,分散的影像碎片可以在某種程度還原一部分的歷史和真相。偽記錄片在影片的社會歷史語境下起到了非常恰到好處的形式作用。記錄的事情和傳遞的情感非常私人,甚至批判都是苦澀且柔和的。這本該是每個中國導演都應該做的事情。然而。

不明飛行物被擊落:沒有辦法描述婁燁這部片子給我帶來了多大的震撼,單單是想到有一個已經算是功成名就有聲望的導演能把這三年的事情完完整整沒有任何扭曲地呈現出來,沒有任何歌頌和煽情,就已經足夠偉大,他配得上中國當代最偉大的導演這個稱號。

何小沁:映後有觀眾用中文大喊「婁燁你是中國最偉大的導演!」「婁燁牛逼!」退場的腳步聲裡伴隨著一些小聲的啜泣,看完五味雜陳。一部有實驗性的影像作品,它不算是控訴的、沈重的,甚至很好地調和進一些輕快的色彩,比如新年夜裡劇組在視頻連線裡各自快樂地發癲發瘋的段落,但它又舉重若輕、點到為止,能迅速地揪住每個中國觀眾的心,那首火紅的薩日朗一出來,如同抽走的記憶被瞬間灌注回來,讓你被震在座椅上。很難想像才過去三四年時間,那段日子卻如同隔世一般,無比陌生,也無比熟悉。

電影採用了偽記錄片形式,對於國內影迷來說很容易分辨(比如知名演員們在片中用的都不是真名,劇組人員有的是本人演本人,有的是其他人扮演,就能看出是在表演了),但不瞭解的外國觀眾沒準需要一些時間才能意識到。全片的手法都極度向真實靠近,比如一上來就給出「用手機拍下來」的概念,悄然抹掉機位的存在感,保留了粗糙的影像質量、手機視頻通話時雙方的聲音重疊等。用分屏的智能手機畫面來解決單人隔離期間的敘事節奏問題,然後又自然融入諸多我們所知的網際網路視頻素材。

片中十年前因為資金不足戛然而止的電影項目,十年後再次成為了「未完成」。有時沉默的力量要大於喧囂,在巨大的失語面前,可能還需要很長時間來慢慢梳理傷痕。

作為一名創作者,不可能獨善其身於時代之外。或許不同人有不同表達方式,婁燁選擇了最忠於自己的一種。

TNABO北美票房榜吧:#TNABO#《南華晨報》評婁燁戛納新作《一部未完成的電影》(4/5):「有力地譴責了國家對個人生活做出的過度干預,也給民眾表現出來的堅韌性送上了一曲讚歌。」

《衛報》給本片打出了5/5滿分評價,表示電影最開始看起來感覺像是對中國媒體做出諷刺,有著細緻政治洞察的一部喜劇片,但隨著故事中新冠病毒疫情爆發被證明不再是一段散播恐懼的謠言,隨著封城的到來,它開始看起來像是一部令人神經緊繃,著重留意個人層面的劇情片,逐漸成為了一部講述國家創傷,飽含深情的記錄電影。

在電影裡,婁燁使用了越來越多的分屏以及手機豎屏畫面。《每日銀幕》也提到了這一點,並表示片中有一段對話,是秦昊飾演的主角勉為其難參與到一個項目後,衝著導演大喊道:「沒人看的片子有什麼意義?這部電影都過不了審。」同時評價道,這部婁燁電影是對一個「unfinished era」的精彩寫照。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國數字時代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