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人工關節置換需謹慎 避免釀成悲劇(組圖)

作者:呂紹睿  2024-05-20 10: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呂紹睿醫師表示,每次治療決策都要慎重考慮,更要耐心傾聽病患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恐懼和期望。
呂紹睿醫師表示,每次治療決策都要慎重考慮,更要耐心傾聽病患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恐懼和期望。(圖片來源:Pexels)

當面對膝關節疼痛問題時,民眾常會想到兩位醫師——臺北榮民總醫院的陳威明醫師和大林慈濟醫院的呂紹睿醫師,他們分別以「北陳南呂」或「北威明、南紹睿」聞名。在《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暢銷增訂版】》一書中,分享了一個讓人印象深刻的真實案例。某晚七點半,一位年過五旬的女性患者坐在輪椅上被推進診間,她帶著悲傷地哭訴:「醫師,求你救救我……」在接受了醫師的耐心安慰後,她逐漸平靜下來,並開始講述她過去一年因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後不幸發生細菌感染的悲痛經歷。她那滿布疤痕、紅腫且失去功能的左膝,以及家屬提供的X光片,無聲地訴說著她一次次痛苦的就醫歷程。

感染後,原有的人工關節已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用抗生素混合的骨水泥填充的空隙,關節完全失去了負重和活動的能力,並有兩塊固定用的鋼板
感染後,原有的人工關節已被移除,取而代之的是用抗生素混合的骨水泥填充的空隙,關節完全失去了負重和活動的能力,並有兩塊固定用的鋼板。(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七旬老先生屢次手術傷口未癒,最後拒絕醫生治療建議

這悲劇讓呂醫師回想起八年前的一段記憶,一位終身辛勤耕作的七十歲老伯的故事。老先生在超過兩年的艱難時光裡,四處奔波於不同的醫院,期盼能治療他那因為感染化膿而且不斷流膿的人工膝關節。不幸的是,即便經歷了多次手術,他的傷口仍舊無法痊癒,每日都需多次更換藥物以緩解痛苦。帶著對康復的渴望,老先生不遠千里來到大林。然而,他的狀況遠比預期嚴重,無法僅靠關節鏡沖洗手術治療。我仔仔細細地為他說明當下必須實施的兩階段手術程序,首先是移除受感染的人工關節並植入含有抗生素的材料;其次,在細菌完全被根除三個月後,再安裝新的人工關節。然而,可能是先前類似治療的失敗經驗,他已經沒有重來一次的信心,最終選擇離開診間。

人工關節置換需謹慎,切勿輕忽患者身心創傷

令人心痛的是,三天後,團隊在電話追蹤訪問時接到老先生鄰居傳來的噩耗──他已經選擇結束自己的生命。這消息如同重錘一般擊中我,日後每當回想起老先生晚年承受的苦難,我的內心便湧現無窮的悲哀和反思。他的故事提醒我,每一次的治療決策都需要慎重考慮,更重要的是,必須耐心傾聽病患的聲音,理解他們的恐懼和期望。在醫學的路上,醫者不僅是身體的治療者,更是靈魂的撫慰者,醫者的任務是在患者最需要的時候伸出援手,帶給他們希望和勇氣,讓他們知道,無論前路多麼艱難,總有一束光在等待著他們。這些經歷提醒我,在建議病患進行人工關節置換前,必須極為謹慎,因為,為了裝上人工關節,必須移除一些組織(骨頭、半月軟骨、十字韌帶),這是一條不歸路!

人工關節感染治療艱辛,醫患雙方都需耐心和毅力

思緒回到眼前的病患,我決定首要任務是安撫她的情緒,然後依據她的具體狀況討論治療方案。詳細詢問後發現,她在人工關節被移除後,所接受的治療措施不夠完善:抗生素使用不足,且膝關節未得到適當固定。因此,我們為她制定了第一階段治療計劃:不進行手術,先住院接受六週抗生素治療並進行肌肉復健,以消除發炎並重建信心,之後再考慮手術治療。細菌感染長久以來對醫療領域構成重大挑戰。即使在配備最先進的手術室內,感染的風險仍然存在,感染率約為千分之三至五。相比之下,傳統的舊式手術室,缺乏空氣過濾的層流設施,其感染率會顯著提升至百分之三至五。感染後的處理和治療過程尤其漫長而艱辛,對病患和醫護人員都是一大考驗。

醫療是否專業,會對病患生活品質產生深遠的影響。
醫療是否專業,會對病患生活品質產生深遠的影響。(圖片來源:Pexels)

精心規劃手術方案奏效,患者術後十年健康生活

面對這位病患,我們從她的特殊情況出發,精心規劃了適合的手術方案。考慮到她膝關節附近的骨頭已嚴重損壞,無法適用常見的人工關節模組,我們與工程師密切溝通,設計定製了一款長柄型人工關節(下圖)。在六週的完整抗生素治療後,成功地進行了第二階段:人工關節置入手術。術後復原迅速,十年後的今天,她仍健康的享受快樂生活。透過這個案例,我們看到了醫療專業對病患生活品質的深遠影響,也提醒了病患和醫師在選擇手術方案時需要充分瞭解風險與後果。每一次手術不僅是技術的展現,更是對生命的尊重和責任的承擔。希望這個故事能啟發更多人對於醫療決策的深思,為面臨類似挑戰的人帶來希望。

患者的膝關節周圍骨骼嚴重損壞(A),以至於無法適配三種常見的人工關節模組,在與工程師進行了充分溝通後,決定設計並定製一款長柄型人工關節(B),從而大大提升了治療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品質(C)。
患者的膝關節周圍骨骼嚴重損壞(A),以至於無法適配三種常見的人工關節模組,在與工程師進行了充分溝通後,決定設計並定製一款長柄型人工關節(B),從而大大提升了治療的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品質(C)。(圖片來源:時報出版)

(本文節錄:時報出版的《自己的膝蓋自己救:退化性膝關節炎的真相【暢銷增訂版】》一書)

責任編輯: 初新 来源:時報出版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